我需要補充 蛋白質 嗎?一天攝取量怎麼看?

蛋白質 是人體不可或缺的營養素,對於維持肌肉、修復組織、支持免疫系統等功能至關重要。因此知道如何因應自身不同時期,所需的蛋白質攝取量,就十分實用且重要!而最近有一派言論認為,大多數人都已攝取過多的蛋白質,這正確與錯誤參雜的結論,又到底是怎麼回事呢?

每日蛋白質的攝取量換算

  • 每日蛋白質攝取建議量
    蛋白質的需求量因人而異,主要依據體重、年齡、性別及活動量等因素來決定。
    • 成長中的孩童與青少年:因快速成長,蛋白質需求量更高,建議每天每公斤體重 1.2–2.0 公克
    • 孕婦與哺乳期女性:每日應額外增加 15–25 公克 的蛋白質,以滿足胎兒或嬰兒的需求。
    • 老年人:為維持肌肉量和功能,建議每日每公斤體重 1.2–1.5 公克
  • 如何換算蛋白質需求?
    • 計算您的需求量
      • 一位體重 60 公斤的健康成人,每天需要的蛋白質量為: 60×0.8=48 公克
      • 若是高活動量者,則最少需要:60×1.2=72 公克;最多可以攝取:60×2.0=120 公克
    • 了解食物中的蛋白質含量
      不同食物的蛋白質含量差異很大,以下是一些常見高蛋白質食物的參考:
      • 雞胸肉(100 公克):約 31 公克蛋白質
      • 魚類(100 公克):約 20–25 公克蛋白質
      • 雞蛋(1 顆,約 50 公克):約 6 公克蛋白質
      • 豆腐(100 公克):約 8 公克蛋白質
      • 燕麥(1 杯,約 78 公克):約 6 公克蛋白質
      • 杏仁(28 公克,約一把):約 6 公克蛋白質
    • 分配到每日餐點中
      為了提升吸收率,建議將蛋白質分配到早餐、午餐、晚餐及點心中,而非一次攝取過多。每 3-4 小時攝取 EAA 中的 BCAA ,對增肌與肌肉的維持十分重要。
      • 若以一般低活動量的上班族而言,每日需求量為 48 公克,可分配如下:
        • 早餐:15 公克(如:燕麥+豆漿)
        • 午餐:15公克(如:雞胸肉+蔬菜+糙米飯)
        • 晚餐:12 公克(如:烤魚+地瓜)
        • 點心:6 公克(如:堅果或蛋白飲)
      • 若以有運動習慣甚至高強度運動者而言,每日最高需求量可達到為 120 公克,可分配如下:
        • 早餐:45 公克(如:燕麥+豆漿+蛋)
        • 午餐:45 公克(如:雞胸肉+蔬菜+糙米飯)
        • 晚餐:25 公克(如:烤魚+蒸豆腐+地瓜)
        • 點心:5 公克(如:堅果或蛋白飲)
  • 注意事項
    • 避免過量攝取:長期攝取過多蛋白質可能加重腎臟負擔,應根據需求調整。
    • 選擇多樣化來源:除了動物性蛋白質,也應補充植物性蛋白質,以確保營養均衡。

透過了解自己的需求並適當分配蛋白質攝取,您可以更好地維持健康與活力!

蛋白質 缺乏的訊號

  • 觀察身體的信號
    蛋白質缺乏會在身體上表現出許多明顯的徵兆,包括以下幾點:
    • 肌肉量減少:如果您發現肌肉量逐漸減少,甚至沒有明顯原因卻感到肌肉無力,可能是蛋白質攝取不足導致肌肉流失。
    • 傷口癒合緩慢:蛋白質是修復受損組織的關鍵物質,缺乏時,傷口癒合的速度會顯著減慢。
    • 免疫力下降:蛋白質不足可能導致免疫系統功能減弱,容易感冒或感染。
    • 掉髮增多或指甲脆弱:頭髮和指甲的主要成分是角蛋白(蛋白質的一種),缺乏蛋白質可能導致掉髮、指甲容易斷裂或出現白斑。
    • 疲勞和專注力下降:蛋白質參與多種身體代謝功能,若不足,容易出現持續疲倦或注意力不集中。
  • 檢查飲食中的蛋白質含量
    回顧日常飲食也是方法之一,檢視自身一天的攝取是否包括足夠的高蛋白質食物。例如,如果您習慣以碳水化合物為主,少量攝取肉類、蛋類或豆類,可能就有蛋白質不足的風險。
  • 尋求專業協助
    如果對自身蛋白質攝取有疑問,可以向營養師或醫生諮詢,進一步進行血液檢測,如檢查血清白蛋白或其他相關指標,來確定是否缺乏蛋白質。

蛋白質缺乏的可能原因

  • 飲食結構失衡
    現代人的飲食習慣往往過於依賴高碳水化合物或高脂肪的加工食品,而忽略蛋白質的攝取。例如,早餐以麵包、蛋糕為主,午餐和晚餐也以白飯或麵食為主,蛋白質攝取量不足是常見的問題。
  • 素食或純素飲食
    素食者或純素者由於不食用肉類、魚類、蛋類等動物性食物,可能面臨蛋白質來源不足的挑戰。如果飲食規劃不當,未能補充足夠的植物性蛋白質(如豆類、堅果、全穀),就容易導致蛋白質缺乏。
  • 特殊飲食計劃
    • 減肥飲食:某些低熱量或極端減重飲食方法,可能大幅減少蛋白質的攝取,導致肌肉量流失和基礎代謝率下降。
    • 低蛋白飲食:一些患有慢性腎病的患者可能因醫療建議減少蛋白質攝取,但如果控制過度,也可能影響健康。
  • 高需求卻未增加攝取
    某些情況下,身體對蛋白質的需求增加,但未調整飲食攝取量,例如:
    • 成長快速期:孩童與青少年在身體快速成長階段,若攝取不足,容易影響正常發育。
    • 懷孕與哺乳期:孕婦和哺乳期女性的蛋白質需求量顯著增加,未達需求可能影響胎兒或嬰兒的健康。
    • 高強度運動或勞動:運動員或從事高體力工作者,若未增加蛋白質攝取,可能導致肌肉修復與增長不足。
  • 消化吸收問題
    某些健康問題可能導致蛋白質吸收困難,例如:
    • 胃腸道疾病:如乳糜瀉、克隆氏症,會影響腸道吸收蛋白質的能力。
    • 老年人消化功能下降:隨著年齡增長,腸道對蛋白質的吸收效率可能降低。
  • 經濟或生活壓力
    部分人因經濟條件限制或生活繁忙,選擇便宜又方便的低營養密度食品,導致蛋白質攝取不足。例如:依賴泡麵或零食充當正餐,忽略均衡營養。

綜上所述,成長中的孩童與青少年、孕婦與哺乳期女性、高齡族群、運動員或勞力工作者都有蛋白質攝取不足的風險。

如何改善 蛋白質 不足?

  • 調整飲食結構,優先攝取高蛋白食物
    確保每日飲食中包含充足的高蛋白質食物,並搭配均衡的營養。以下是一些高蛋白質食物的推薦:
動物性
蛋白質

動物性蛋白質:雞胸肉、魚類、雞蛋、牛奶、低脂起司、希臘優格等。

植物性
蛋白質

植物性蛋白質:豆腐、毛豆、鷹嘴豆、紅豆、綠豆、腰果、杏仁、藜麥等。

加工高蛋白質食品:如蛋白質飲品、植物蛋白粉,特別適合需要快速補充蛋白質的人群。

  • 掌握每餐蛋白質分配
    為了促進吸收和提高利用率,建議將蛋白質分散於三餐和點心中。例如:
    • 早餐:加入雞蛋、豆漿或希臘優格。
    • 午餐:選擇雞胸肉或魚類,搭配蔬菜與糙米飯。
    • 晚餐:加入豆腐或牛肉,搭配地瓜與時蔬。
    • 點心:選擇堅果、奶製品或一份蛋白質飲品。
  • 選擇適合的蛋白質來源
    • 素食者或純素者:可以補充更多豆類、堅果、穀物,並考慮搭配植物性蛋白粉來達到每日需求。
    • 乳糖不耐症者:選擇無乳糖奶製品或植物性蛋白質替代品,例如杏仁奶或豆奶。
  • 高需求族群增加攝取量
    針對成長中的青少年、孕婦、運動員或老年人,應根據特殊需求適當提高蛋白質攝取量。例如:
    • 運動員:運動後補充乳清蛋白或蛋白質棒,促進肌肉修復。
    • 老年人:每日增加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,如魚類和豆腐,減緩肌肉流失。
    • 孕婦與哺乳期女性:選擇高營養密度的食物,並適量加入蛋白質補充品。
  • 培養均衡飲食習慣
    • 避免依賴單一食材或加工食品,應選擇多樣化的蛋白質來源,以確保其他營養素也能攝取充足。
    • 注意攝取足量的碳水化合物與健康脂肪,促進蛋白質在體內的充分利用。
  • 利用輔助工具與專業建議
    • 記錄飲食:使用飲食追蹤 App,了解每日蛋白質攝取量是否達標。
    • 諮詢營養師:根據個人需求,制定適合的飲食計劃,特別是有慢性疾病或特殊需求的人群。

 簡單高蛋白食譜建議

  • 早餐蛋白奶昔:香蕉+豆漿+植物性蛋白粉,營養均衡又方便。
  • 午餐健康便當:烤雞胸+藜麥+蒸花椰菜,提供高蛋白與纖維質。
  • 晚餐清淡料理:蒸魚+豆腐+地瓜,易於消化,營養豐富。

蛋白質是身體不可或缺的營養素,關係到肌肉維持、免疫力增強和整體健康。無論您屬於哪一類族群,了解自身是否有蛋白質不足的風險,並採取適當的改善措施,都是健康管理的重要一步。

【影片】全部台灣人攝取的蛋白質都超標?

這半年以來,時不時就會有「每個人的蛋白質都攝取過多」的言論出現,但真的是這樣嗎?隨著現代人運動習慣的增加,以往的標準也將不再適用這一族群。就讓 陳醫師 詳細說明給你聽吧!

編輯|Sammy Huang